什麼是企業架構?

Written by Mickey Harn

3 月 6, 2021

2021-03-06

架構的定義
(Definition of Architecture)

「架構」的概念,已被廣泛地應用在各個領域,根據IEEE STD 1472對「架構」的描述,定義如下:「架構」是「系統」的基本組織,包括了嵌在系統內部的構件、構件之間的關係,以及導引「架構」設計及演進的環境與原則間的關係。其全文為:
The fundamental organization of a system embodied in its components, their relationships to each other, an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principles guiding its design and evolution.

因此,建置「架構」的過程,有如繪製土木工程的藍圖(Blueprint)一般,先縝密規劃其「靜態結構」與「動態行為」,再據以築夢實現。

企業架構術語的起源
(Source of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Terminology)

由目前國內外「架構」的應用實例得知,IEEE STD 1472描述的「系統」,不侷限在各領域的軟硬體系統。1987年Zachman將「架構」應用在「企業組織」後,「架構」這個名詞,就被「企業架構」所取代。我們也發現到,任何一個軟硬體系統,都有「架構」,其建置,都要靠「專案計畫」來完成。

從實務上探討,企業在規劃「專案計畫」時,一定會事先規劃一個臨時性的「組織」來執行;所以,完成「專案計畫」,可以視為是一個臨時性「企業組織」的任務。因此,「企業架構」的應用,含蓋了「企業組織」與「專案計畫」系統;也就是說「企業架構」把「企業組織」與「專案計畫」視之為「系統」。因為二者都具有「靜態結構」-即構件、構件之間的關係,以及依附於「靜態結構」上的「動態行為」。

「企業架構」,是國外企業與學術界慣用的一個專有名詞,他們不將「企業」(Enterprise)和「架構」(Architecture)分開來解釋。若分開來解釋,感覺上「企業架構」,只是「企業」的「架構」,而不是其他領域的「架構」,那就不正確了。因為「企業架構」的建構,不只限於「企業」的範圍,它可廣泛應用在政府、軍方、公民營企業以及學校教育機構等不同領域。

企業架構的優越
(Superiority of Enterprise Architecture)

企業為什麼需要企業架構呢?那是因為一個企業有良好的「架構」,才能幫助企業,在業務(Business)的運作上,獲取更高的效率。「架構」可以讓各業務執行者間,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管道;因為各業務執行者,使用了共同的「架構」語言。各業務執行者,在溝通時,可以由共同認可的「架構」視圖(View Diagram),當作溝通的平台。「架構」視圖展開的當下,各業務執行者,可以立即進入討論情境;雖然離上回的溝通,已有一段時間,但見了「架構」視圖,情境與思緒,就能馬上銜接,知道自己在與眾人討論與溝通時,所扮演的重要角色。

企業全面建構完成企業架構的好處,除了能夠協助企業內外部利害關係人,做好溝通協調的工作外,進而還能解決企業所面臨的重大問題。企業有了明確的企業架構,全體員工,便能清楚地瞭解到,當初企業所設定的企業目標(Business Goal),及其設定的相關理由為何。通常,企業組織完成第一版的企業架構後,便能與時俱進,不斷將之演進,以達永續經營的目的。

企業為了獲得外部環境的商業情報,往往會借重資訊科技的協助,使相關決策者,做出精準的決策。企業借重資訊科技目的,除了協助他們獲得內外部的資訊來源外,也協助他們管理龐大的數據資料。在整合企業所有動機、業務、資料、應用系統與網路技術的過程中,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規範依循;而這規範,若以「架構」的方法表達,就是我們宣稱的企業架構。

企業架構的重要性
(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Architecture)

美國開放群組(The Open Group)倡導企業架構,對企業架構與資訊科技的整合,有具體的貢獻;在其TOGAF Version 9.1使用手冊中,有段文字,說明了企業架構的重要性,即:「有效的企業架構,是企業生存和成功的不二法門,也是透過資訊科技達到競爭優勢,不可或缺的手段。」全文如下:
An effective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is critical to business survival and success and is the indispensable means to achiev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IT.

由於企業架構,是業務過程及資訊科技基礎建設具有「組織構造」的邏輯描述;所以,它反應了企業的運作模式須被整合,以及企業架構是企業的標準需求。因此,企業架構工程,涉及到企業團隊的能力。企圖心強且有能力的企業團隊,可以嘗試使用企業架構方法,去產生專為企業量身訂做的「架構描述製品」(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Artifacts)。俟這些製品(Artifacts)完成後,就可看出:製品描述了企業的網路、應用系統、資料、業務與企業業務目標間的關係。

結構行為合一架構
(Structure-Behavior Coalescence Architecture)

結構行為合一(Structure-Behavior Coalescence, SBC)架構,是由趙善中教授所發明,具有「結構行為合一」特徵的一種系統架構。SBC架構,嚴格要求結構觀點(Structure View)與行為觀點(Behavior View)必須合一,其核心思維為:
架構 = 結構 + 行為 + 其他觀點
趙教授的SBC理論內容,乃以結構、行為、其他等三個觀點為本體,說明企業架構具多重觀點(Multiple View)。「結構行為合一」的意思,就是:在「架構」的建構過程中,須先將「靜態結構」與「動態行為」合而為一,再結合「其他觀點」,作為補充。他認為三者須相輔相成,即:
Architecture = Structure + Behavior + Other Views

企業架構的定義
(Definition of Enterprise Architecture)

由趙教授首創的SBC「流程代數」(Process Algebra)發現:「結構行為合一」(SBC)論,是企業架構的核心理論。因此,綜合國內外學派理論,我認為企業架構(Enterprise architecture, EA)可定義為: 基於結構行為合一論(SBC), 以視點元素(Viewpoint Elements)及關係(Relationships), 定義與實作虛實世界(如:組織、專案、系統)在某一時間與空間的靜態結構、動態行為及其他觀點。

企業架構的定義